為配合奧運舉行,港府在7月至9月期間推出「免費使用康樂設施計劃」,但結果不少人濫租場地卻不使用,浪費公帑之餘,亦妨礙他人租場。 計劃在日前完結,康文署表示,計劃推行期間約租出八成免費場地,但有38%租用者「甩底」,即使市民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臨時補上租場,最終亦有20% 場地空置。
康文署發言人表示,計劃受歡迎,令各項設施的使用率上升,但承認「甩底」市民比率高達38%,而整項計劃令政府少收1.55億元公帑,暫未有再推行計劃的打算。
教練轉租私人場地 影響生計
香港壁球代表隊成員麥佩軒表示,所有康文署場地都優先留給港隊使用,因此日常訓練未受影響,但不少專業教練的生計卻受影響,「計劃在暑假推行,正是教波的黃金檔期,眼見好多公公婆婆去排通宵隊再出租二手場地,教練好難同佢哋爭」。
她指出,教練和學生上課定時定點,難以「執死雞」的方式等候租用者「甩底」,結果許多壁球教練都要改為使用私人屋苑的場地上課,但並非每個屋苑都擁 有球場會所,教練亦要遷就學生的上課地點,甚為不便。註冊網球教練關永輝則指出,租場免費吸引部分人「有理無理」都預先租場,他平日上課亦要移師私人場 地,如部分私人屋苑等,在康文署場地的上課次數約減少三成。
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前副主席何俊仁批評,62%原租人出席率令人難以接受,顯示計劃失敗。但他認為,方案的確可協助低收入人士租用康樂設施,提出檢討運作後再推行。他建議下次推行計劃時,當局可要求租場者先交訂金,出席後可全數退回費用,以減少市民「甩底」的機會。據悉有些寫字樓職員,習慣相約同僚放工到體育館打球,但因免費,很多人濫用場地, book 了又不到場,使真正打球的人,無場地可用,不打球的人則生人羈死地,與鼓勵多些市民參加運動原意相違!食肉者陋,雖有好意願,但無完善計劃防範濫用,結果是好心做壞事,以後應引此為戒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