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

12/31/2010

自願醫保計劃

港府近日推出「自願醫保計劃」,並向市民咨詢意見。信義會「男兒天地」於 30/12/2010 10 am在錦泰舉行CEO 對話,請了香港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作嘉賓。我獲安排台上發言,提起該計劃,無名火起三千丈!當權者肉食者鄙,當市民傻瓜,明知對改善香港醫療無助,還煞有介事推個計劃卸責。如果政府有心,問題是可解決的。今天醫療困境核心問題有二:其一是本地醫生自私,堅持排外政策;其二是私家醫院壟斷,實行暴利!政府有決心對既得利益者挑戰的話,打破壟斷,則一迎刃而解。電信業開放,收費大減,市民受惠,這是鮮明例子。

現在四成醫生在公營醫療系統照顧 95%全港病人,為甚麼公、私醫療如此失衡?答案簡單,私營醫療不合理的昂貴,大部份市民無力負擔。昂貴原因是壟斷局面出現,醫療市場不開放。政府靠嚇,聲明如不實行自願醫保,到2033年,則將由每年政府醫療開支由三百餘億元劇增至一千八百億元,但如果私營醫療收費降至合理水平,很多市民都會樂意使用,依賴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大減,屆時政府醫療開支肯定不會如此龐大。

我們不妨看看香港醫生供求與排外,目前註冊在港醫生約一萬一千餘人,已註冊但在境外約九百餘人,請不要忘記,雖然註冊但未必人人都執業,所以治病醫生應該不足萬二人。每年港大與中大收醫科生約三百人,每年因離職、流失、醫管局及衛生署新職位增加等,所需填補額約三百餘,可見醫生供應緊張,但醫務委員會為保現有醫生利益,仍不願引進外來醫生。以前英聯邦醫
可在港執業,現在其資格不獲承認,要執業先要過執業試(Licensing Examination)這關,美其名是保證考生專業水平達標,其實是排外,免搶飯碗。這個試合格率極低,從1997至2004,平均每年過關人數不足十人。該試第二部份(Part 2)是考醫學英語程度,這與醫療無太大直接關系,目的是阻止大陸和台灣醫生來港搵食,如果以民為本,應多吸納境外受過良好專業訓練醫生到港服務。有大學醫學院教授抱怨:自己學生可以在港執業,因他在美國受教育未符資格,相當諷刺。香港醫生/人口比率頗低,每千人不足1.5個醫生,比大陸、澳門不如,和澳洲、英、美、日本比,更無論矣。當大量境外醫生引入,私營醫療系統收費即大大降低,香港實行全民醫療免費全包宴不難,香港國民生產總值(GDP)是三萬二千美元,儲備總額2.2萬億港元!開發中國家實行全國民免費醫療有古巴、巴西、智利、甚至印度。不過後者有點商榷,因為看病雖免費,但藥物供應有問題,需要久候一月、一年甚或一生。

我們再看香港醫院情況,公私醫院合共四十餘間,其中私營醫院佔十餘間。據統計,2005年大陸醫院有二萬間,以十四億人口計,平均每七萬人一間醫院,按此比例,香港應有一百間醫院!私營醫院如此少,於是出現壟斷,可以濫收費用了,市民變肥羊。

我建議開放醫療市場,政府利用五百億元在各區多建手術室,供私家醫生使用,只收回成本,如此一來,手術費可望大減。其次,政府不妨宣傳另類醫療法,例如氣功、水療、香芬療、茶療、足部反射療法、音樂療法、按摩療法及針灸等,可以減少病人對傳統中西醫依賴。

香港醫生擔心太多人爭飯食,影響生計,其實無需悲觀,近年興起醫療旅遊(Medical Tourism),國民出外去醫療成本低地區就診。2009年,美國有 47 萬人到外國睇病,這趨勢越來越旺。韓國、泰國、新加坡已早著先鞭。中東富豪以前去美國求診,自 911事件,很難申請入境美國,現在於都轉到亞洲了,這是一門高利潤生意(lucrative business)。香港完全有資格做醫療中心,評估一個地區醫療水平主要看當地嬰兒夭折率、孕婦生育死亡率及人壽期望值,香港排名甚佳。

我在會場痛陳本港醫療弊端,得在座長者認同,一舒冤屈之氣。






沒有留言: